上篇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武夷茶的名类,关于武夷茶名,历代均有变迁。读唐徐夤(yin)《谢尚书惠腊面茶诗》诗中有“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草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之句,因此知道唐时岩茶称‘腊面’。读宋代苏轼《咏茶》诗:“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句,即知宋时有‘粟粒’之称。武夷茶名称在唐、宋、元大都按制成的成品茶的形状来命名。明代改为按茶之采摘季节来命名。清代以后则以茶树之名称来命名。翻阅资料下面我们把历代以来武夷茶的茶名做了一个归纳:
唐代:腊面、研膏、晚甘侯;
宋代:龙团、粟粒、乌馀、铁罗汉、叶嘉;
元代:石乳、京铤;
明代:先春、次春、探春、紫笋、雨前、松萝、灵芽、白露,白鸡冠等;
清代:大红袍、肉桂、老君眉、不知春、雪梅、红梅、白桃仁等;
民国及现代:大红袍、肉桂、水仙、乌龙、奇兰、水金龟、白牡丹、小扬梅、佛手、白龙等。
由此可见,武夷茶的历史之悠远。那么武夷茶为何受历朝历代的垂青呢?万变不离其中,‘物以稀为贵’决定了武夷茶的身份和地位,下一篇我们就了解一下历代武夷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