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知道了武夷茶历代的命名演变,历朝历代对武夷茶的青睐足以说明了其具有极高的商品价值,那么历朝历代以来,武夷茶到底价值几何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
武夷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而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唐元和年间,中书舍人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了武夷岩茶,其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一句“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足以突显出当时武夷岩茶的珍贵。而孙樵中书舍人的身份为武夷岩茶的稀缺和珍贵进行了完美背书。(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
到了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制龙凤模印,监造团茶以区别其它的茶品,龙团凤饼从此诞生。宋时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元、明时期,更是成为朝贡珍品,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诏令全国产茶之地按规定每年贡额送京,并诏颁福建建宁所贡茶为上品。
清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由于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败,武夷岩茶遂免于进贡后,也才有了不分权宦平民,可以品茗武夷岩茶之乐事。每年茶季一到各地的豪商巨贾每每携重金接踵而入武夷,把新茶囊括而去。由于当时茶之价格高昂,令人咋舌。较高的每市斤60多块银元,低的也要16块银元(一市斤价格相当于当时千斤大米)。有些人为了争夺斗胜,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因而有“富家一盏茶,抵得穷人半年粮”之谚。
因此从上面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武夷岩茶历代的身份之显赫,虽说与其‘物以稀为贵’相匹配,但其独特的韵味在当时各品类中应该也是更胜一筹。随着近现代栽培技术的发展,从量这个层面上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追根溯源其武夷山独特环境的局限性又制约着其产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对于目前市面上标榜所谓核心产区岩茶的性价比相信大家内心会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对比。我们一直倡导的所谓‘物美价廉’也就更值得我们深思。
武夷岩茶的价值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下一篇我们就聊聊元代‘御茶园’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