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得名,找不到任何沿袭的痕迹,除了流传的神话传说之外,也有很多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前提都是以正统的汉文化为传统,建立在人为命名的基础之上。而武夷之名至少汉初就已出现,那时,这里还是偏隅自强的藩国,他们又怎能接受汉人的命名?况且汉以前的千余年间,闽地早就被公允为越人之地,越人虽被贬为蛮人,却从未被鄙为夷人,因而以字求意,略显牵强。古时九与鬼通假,尸与夷通假,又焉有鬼溪、尸山之理?而实际上自然体的名称,大多依据民间习惯而约定俗成。
先秦以前,这座博大而奇诡的山有过初名“天子都山”或“南山”,有史可究,又为专家论证,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秦平闽越之后,“天子都山”成为自尊、自大的象征,又为王朝所忌讳,这个大名,由此寿终正寝。其时闽越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就在武夷山脚下,君主们岂有不祭祀始祖‘无余’之理,(“相传昔有神人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上帝命,统录群仙,授馆于此。”)即使武夷君原非无余君,以好巫鬼祭祀闻名的闽越王,也会比附山中神灵以彰先祖之迹。敬神如神在,又恰当“天子都山”失名之际,以‘仙’名山不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么。何况汉武帝又遣使来祭,王朝大典,倍添先祖荣耀。即使闽越灭国,以先祖至尊为大山之名,也是对故国的怀念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