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733-804)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别号竟陵子、东岗子。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发现一弃婴,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一说是因弃婴无名无姓,智积禅师便为他占卜了一卦。卦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吉!”。所以就以陆为姓,羽为名,字鸿渐。但其真实身份、姓名之谜至今无人能解。
智积禅师是个高僧,同时也是个嗜茶如命的人,受智积禅师的熏陶,耳闻目濡,陆羽自幼爱茶并精于煎茶。12岁离开寺院,在民间戏班子成为了一名优伶。14岁由于得到当时河南太守李齐物的赏识,推荐陆羽到火门山邹夫子处学习,为他后来的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邹夫子是一位学识渊博、情操高洁的隐士。5年后学成下山,遇到了伯乐崔国辅。据《唐才子传》载:“陆羽同崔公郊游三年,谑谈永日,相与较定茶水之品。”
陆羽22岁(754年),告别崔公,离开竟陵开始外出从事研究茶叶,遍游了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以后又到江西上饶。对茶叶采制、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更重要是在湖州时,得到颜真卿的支持,皎然的帮助,才有大量的文献可以参考,《茶经》才能写成。
一部不足8000字的《茶经》,经过反复修改推敲,用了30年才得以完成。可以说,人间最诚挚的相思之情有多深,陆羽对茶的爱就有多深。《茶经》中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陆羽的心血,每一段话都闪烁着陆羽智慧的灵光,每一个小节都是陆羽一次顽强的攀登。
陆羽《茶经》的问世,使饮茶在我国普及成俗,并使饮茶成为我国传统名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自打有了《茶经》之后,饮茶的功能从单纯解渴或治病,升华到了“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新境界。
《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在交友方面,陆羽创下了奇迹。在十分讲究出身门第和身份地位的唐代,陆羽只是一个弃婴,是一个貌丑且口吃的布衣寒士,然而据唐代史料记载“天下贤士大夫,半与之游。”
其中有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如:颜真卿、权德舆;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如:孟郊、刘长卿;有高僧皎然、灵澈、道标;
如果说陆羽在交友方面是个令人羡慕的幸运者的话,那么在爱情方面却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人,最难过的莫过于“情”关了,而陆羽终生为情所苦,为情所困,为了情,他孤独地度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