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自称‘别茶人’。西域龟兹国的王族,汉朝被赐姓白。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9岁便能熟练的吟诗作对,成为白氏家族中的‘小神童’。顾况“长安米贵,居天下有何不易”的戏言也使他成为白居易少年成名的举荐人。
少年时代起,“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成为他世界观的核心。年轻时的白居易一心追求功名,他乐天知命性格的形成和思想境界的升华,都离不开茶水的涤荡和茶文化的熏陶。
贞元十八年(802年)冬,31岁的白居易踏进官场,开始实施自己30年来“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古往今来,为民请命总是要冒风险,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白居易不识时之忌讳,不避权宦宠臣,自然引起他们对白居易的不满。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陷害之后,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了“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的痛苦呻吟。残酷的现实生活粉碎了白居易“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写下了“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荡尽是非心”,这无疑是自己对自己精神最残酷的摧残,这无疑是痛苦的炼狱。
为了排遣挥之不去的烦恼,白居易借酒消愁,吟诗自娱,但都没有效果。最终他转而求助于茶和佛。“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茶还真的给了他精神上的慰籍。清香的茶水,消除了烦恼,冲淡了仕途功名,在茶水的浸泡下,他成了独善其身、淡泊名利、旷达自解、安时顺命的“别茶人”。
生活的风雨和每日不可缺少的茶水,逐渐洗净了白居易的尘心。晚年的白居易,归隐洛阳,过起了“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的闲适生活。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在家做东道主,邀请了胡杲、刘真、卢真、张浑、吉皎、郑据、李元爽和僧如满来品茗。这九人中白居易最年轻,时年74岁,最老的李元爽,时年136岁,所以后人称之为“九老会”。也是白居易一生中最后一次茶会。会昌六年(846年)8月,75岁的白居易结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唐宣宗李忱称他为:“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